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信而泰×DeepSeek:AI推理引擎驱动网络智能诊断迈向“自愈时代”

2025年7月17日 09:52  信而泰  

DeepSeek是由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开发的新一代AI大模型。其核心优势在于强大的推理引擎能力,融合了自然语言处理(NLP)、深度学习、大规模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DeepSeek-R1具备卓越的逻辑推理、多模态分析(文本/图像/语音)和实时交互能力,能够高效处理代码生成、复杂问题求解、跨模态学习等高阶任务。凭借其开源、高效、多模态的技术特性,DeepSeek正加速推动AI在金融、政务、科研及网络智能化等关键领域的深度应用。

信而泰深度整合DeepSeek-R1大模型系统,构建了新一代网络智能诊断平台。通过对私有化网络数据的定向训练,信而泰打造了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网络诊断模型,显著提升了AI辅助诊断的精准度与实用性。该方案实现了网络全流量深度解析能力与AI智能推理分析能力的有机融合,以“全流量采集 + AI根因诊断 + 预测性运维”为核心支柱,推动企业网络运维模式从传统的“被动响应”向“主动防御”和“故障自愈”的智能化方向跃迁。

1.  全流量透视:构建业务数字孪生,让数据“开口说话”

● 过分布式探针无死角采集全网L2-L7层全流量数据。

● 结合深度报文解析(DPI)技术,实时构建精准的业务流量数字孪生。

● 无论HTTP接口调用异常,还是工业协议时序混乱,均可完整还原端到端业务会话链条,为智能分析提供坚实基础。

2.  AI根因定位:推理引擎驱动秒级精准诊断

● 知识图谱驱动:将网络拓扑、流量统计、历史趋势、会话日志、异常告警、威胁情报等多维异构数据进行智能关联与融合分析。

● 多阶推理链:深度模拟专家诊断逻辑,构建“现象(如交易延迟)→ 推测(如网络拥塞/丢包)→ 验证(如流量回溯/指标关联分析)→ 定因(如交换机QOS策略错误/硬件故障)”的自动化推理链条。

3.  预测性防御:智能基线洞察,防患于未然

● 基于先进的时序分解算法,为每个关键业务终端/链路动态构建多维性能基线(吞吐量、时延、丢包率)。

● 主动预警潜在风险,如带宽瓶颈、DDoS攻击迹象、性能劣化趋势。

● 智能推送优化建议(如流量调度策略调整、安全规则预加载),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信而泰融合DeepSeek AI推理引擎的智能诊断方案,为网络运维带来显著的实用价值:

快速提升故障处理效率

实时监控与智能预警: AI引擎持续分析海量流量、设备状态及日志数据,实时识别异常模式(如流量突增、延迟抖动、微小丢包),实现故障发生前的精准预警,大幅缩短响应时间。

自动化根因定位:颠覆传统人工逐层排障(物理层→协议层→应用层)模式。AI推理引擎通过关联分析设备日志、拓扑关系、历史故障库等多维度数据,在极短时间内精准定位故障根源,显著降低MTTR(平均修复时间)。

显著增强诊断准确性

大数据驱动洞察:AI模型具备处理和学习海量历史及实时数据的能力,能识别人类专家难以察觉的复杂、隐蔽故障模式。

规避人为误判:减少传统运维中对工程师个人经验的过度依赖,降低主观因素导致的误判风险,实现数据驱动的客观决策。

持续自进化:模型通过持续学习新的故障案例和网络变化,动态更新知识库,自适应网络架构演进,保持诊断能力的先进性。

有效降低整体运维成本

● 优化人力资源:AI自动化处理大量重复性监控、初步分析与告警任务,释放高级工程师精力,使其专注于更具战略性的复杂问题与创新。

● 提升资源利用率:AI可基于分析结果,提供网络配置、资源分配的最优策略建议,减少资源浪费,提升整体网络效率。

大型政务云平台遭遇核心业务运行缓慢问题,初步怀疑网络带宽不足。在利用信而泰xnSight网络应用性能管理系统进行全流量采集与分析的基础上,叠加DeepSeek AI智能诊断功能,迅速识别出网络下行方向存在异常丢包现象。

图1:AI辅助诊断界面

(展示关键指标分析,如重传率激增,推理指向网络丢包问题)

图2: AI根据故障推理结果,智能生成修复建议

(指向检查物理层错误)

结果:在AI推理引擎的驱动下,系统仅用20分钟即精准锁定故障根源为出口路由器光模块故障,而非传统认知的带宽瓶颈。用户依据AI建议,快速定位到出口路由器端口存在大量物理层错误计数,更换光模块后,故障立即排除,业务完全恢复正常。此案例充分验证了AI推理引擎在复杂网络故障诊断中精准定位根因、大幅提升排障效率的核心价值。

编 辑:孙秀杰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飞象访谈:对话InterDigital副总裁兼无线实验室负责人Milind Kulkarni
精彩视频
飞象趣谈第二十九期!物流无人机,低空经济崛起中的“双轮引擎”
未来出行的芯力量 向“智能移动终端”跃迁
飞象访谈:对话InterDigital副总裁兼无线实验室负责人Milind Kulkarni
2025MWC上海丨中兴通讯副总裁熊杰就AI万兆全光园区话题进行交流
精彩专题
2025 MWC 上海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
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