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终端 >> 正文

折叠屏折戟,新动能何在?

2025年7月18日 09:56  CCTIME飞象网  作 者:高靖宇

飞象原创(高靖宇/文)折叠屏手机市场正在迎来新变局。自2019年首款产品上市以来,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连续4年同比增速超过100%。期间,华为、OPPO、vivo、荣耀、小米等头部厂商密集推出横折、竖折及三折等多元形态产品,价格区间也从万元旗舰迅速下探至5000元价格区间。

然而,高速增长态势在2024年第四季度戛然而止。IDC数据显示,这一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到250万台,在连续9个季度的高速增长之后,首次同比下降9.6%。

这一市场变化表明:价格下探与“折叠”新鲜感,已不足以继续驱动市场扩张。手机厂商需要寻找到更具“实用”价值的新增长动能。

“轻薄”之争背后的技术较量

彻底取代直板旗舰手机的市场地位,“轻薄”就成为折叠屏手机必过的门槛,也因此,折叠屏手机的“厚度”参数一次次被刷新。

7月2日,随着荣耀最新折叠屏手机Magic V5的上线,折叠屏手机的厚度被缩窄至8.8mm。目前在售的主流折叠屏手机中,OPPO Find N5折叠屏厚度为8.93mm,vivo X Fold5为9.2mm,“轻薄”程度与主流直板旗舰基本拉齐。

相较于传统智能手机,折叠屏手机的“瘦身”并不容易,铰链、屏幕、电池的创新是轻薄化的关键。

以OPPO Find N5为例,其研发耗时一年半左右,采用了大量新材料,像钛合金加工从 0.3mm 减薄到 0.15mm,这一过程技术攻关难度极大,需要通过将液态钛合金雾化成微米级颗粒,再经激光精准打印成型,使铰链在整体减薄26%的同时,刚度提升36%。

“兼顾轻薄与大容量,一直是电池技术领域的核心挑战。”荣耀CEO李健表示,目前,折叠屏手机电池技术面临硅含量提升难题,行业平均硅含量在15%以下,多数厂家处于12%左右水平。为攻克电池瓶颈,公司内部曾组建了一支专注于电池技术的“特种部队”,最终在折叠屏上搭载的青海湖刀片电池实现了硅含量25%,能量密度达到901Wh/L。

vivo新一代折叠旗舰vivo X Fold5,机身轻至217g,其搭载了行业最大等效6000mAh蓝海电池。全新的蓝海电池为第二代半固态电池,创下负极硅含量、能量密度、抗寒能力等多项第一,具备行业最强抗寒能力。

此外,华为Mate X5典藏版采用玄武钢化昆仑玻璃外屏,在保证屏幕强度的同时,也极大减轻了机身重量。

随着折叠屏手机在机身厚度上看齐直板机,并在“折痕”和“耐用性”补足短板,折叠屏手机在硬件纬度已无可卷,而与直板机体验上的差异化才是折叠屏手机的杀手锏。

体验重构 折叠屏走向“更实用”

折叠屏发展已进入新阶段,竞争重心正从“形态差异化”向“体验重构”加速迁移。这一革命性转变的核心驱动力聚焦于两大战略方向:跨设备生态的无缝连接能力与AI的场景化深度应用。

目前,绝大多数安卓软件在横折机型上已能发挥大屏幕在生产力和娱乐方面的优势,分屏、多任务等功能也已开发完善。目前,折叠屏手机开始向AI能力倾斜,更大的折叠屏幕为AI应用提供了天然试验场。

OPPO针对折叠屏做出的AI化升级成为Find N5的一大亮点应用。例如全新的“AI智慧文档”现在可支持分屏阅读,提供更加沉浸式的浏览体验;而“AI全景虚拟屏”则结合软件技术与智能预测,实现一键智能分屏,为用户打造高效的多任务处理模式。

“AI的下一场战争,不再只是发生在算力中心、数据中心,以及某个大模型,而是发生在用户的口袋、桌面与生活场景中。”李健认为,AI的价值在于可以提升生产效率,折叠屏的优势在于可以分屏多任务并行工作,两者结合后,不再像早期产品需要在性能上做出妥协和退让。

荣耀Magic V5展现了更多AI协同效应,当用户展开折叠屏时,可在一侧屏幕浏览社交平台获取旅游攻略,同时另一侧屏幕的 AI 智能体同步提炼信息、调整旅游计划,实现人机高效协作。

跨设备生态的无缝连接能力则为折叠屏释放出更大成长空间。过去,苹果iOS与安卓系统间的生态壁垒让用户在跨设备协同体验时头疼不已。现在,几乎所有厂商都盯上了iPhone,这既是手机厂商寻找折叠屏新增量的迫切需求,也让行业生态融合成为可能。

李健表示,荣耀是行业唯一支持与苹果和鸿蒙系统互传的品牌,Magic V5还支持与苹果手机的一碰互传功能,谁都能连。另外,OPPO、vivo等均在文件互传、蓝牙穿戴兼容、跨屏协同等功能上对iOS系统进行深度适配。vivo X Fold5折叠手机可以直接查看iCloud中的文档、图片或者备忘录,甚至实现了与苹果手表、耳机的适配。

2025年,折叠屏产业进入拐点时刻,正从硬件创新的单行道,驶向生态协同与场景化AI共同铺就的双轨。当硬件逐步成熟,这场以深度体验重构为核心的新变局,将真正把折叠屏从“新形态设备”推向移动终端行业的核心平台。有机遇但挑战更大,折叠屏市场普及之路依然还需要时间。

编 辑:章芳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聚“AI+”时代合力 共启数字经济新篇章
精彩视频
飞象趣谈第二十九期!物流无人机,低空经济崛起中的“双轮引擎”
未来出行的芯力量 向“智能移动终端”跃迁
飞象访谈:对话InterDigital副总裁兼无线实验室负责人Milind Kulkarni
2025MWC上海丨中兴通讯副总裁熊杰就AI万兆全光园区话题进行交流
精彩专题
2025 MWC 上海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
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