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从“连得通”到“靠得住”,三旺通信重构变电站通信底座

2025年8月1日 15:30  CCTIME飞象网  

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变电站作为骨干电网的核心节点,正经历从传统机电式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度转型。智能变电站通过智能设备、网络通信与自动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了设备状态全景感知、信息交互高效协同、运维管理智慧决策等核心功能。然而,随着新能源大规模接入与电网复杂度提升,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面临着数据规模激增、设备异构互联、安全风险加剧等多重挑战。三旺通信基于对电力行业的深刻洞察,推出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自主可控通信解决方案,以标准化、冗余化、智能化的技术架构,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构建数字化基座。

智能变电站的核心价值

智能变电站通过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的三层架构重构,实现了继电保护、测量控制、状态监测等功能的深度集成。其核心价值体现在:

设备数字化:采用电子式互感器、智能终端(IED)替代传统电磁式设备,减少信号传输损耗,提升采样精度;

网络全互联:基于IEC 61850标准构建统一通信平台,实现站内设备即插即用与数据共享;

运维智能化:通过故障录波、状态评价、寿命预测等功能,推动变电站从“定期检修”向“状态检修”转型。

当前市场痛点

尽管数字化技术带来显著效益,但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亟待突破的瓶颈:

一是设备兼容性差,协议碎片化 :

站内涉及保护装置、测控单元、合并单元等数十类设备,不同厂商私有协议导致数据互通困难。

二是网络可靠性不足,时延抖动大 :

传统单网架构在数据流量激增时易出现拥塞,导致GOOSE、SV报文传输时延长,影响保护动作速动性。

三是安全防护体系薄弱 :

智能设备暴露的通信端口成为攻击入口,如站控层漏洞被植入恶意代码,导致SCADA系统瘫痪。

四是环境适应性不足 :

变电站强电磁干扰(EMC等级需达4级)、宽温范围(-40℃~70℃)等严苛条件,普通交换机易出现丢包、宕机。

三旺通信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痛点,三旺通信推出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自主可控通信解决方案,以“双网冗余架构+标准化通信+纵深防御”为核心,打造覆盖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的全场景数字化基座。

冗余架构设计,保障业务连续性

A/B双网冗余架构:过程层与站控层采用独立双平面设计,网络冗余,保障SV/GOOSE/MMS报文传输; 

双电源冗余供电:支持双路110V或220V标准直流输入,能够承受-20%~+20%电压波动,双电源热备份,也支持220V交流供电。

标准化通信协议,破除互联壁垒

全站IEC 61850合规:从设备建模(SCL文件)、服务映射(MMS/GOOSE/SV)到系统集成,严格遵循DL/T860(IEC 61850)标准,实现多厂商设备无缝对接,可选支持DL/T 860(CMS)协议;

四统一四规范深度适配:满足国家电网“统一设计、统一型号、统一接口、统一数据”要求,以及南方电网《变电站过程层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等。

工业级可靠性设计,应对严苛环境

高EMC防护能力:工业级器件,通过EMC 4级测试,确保强电磁干扰下通信不中断; 

宽温宽压运行:采用无风扇设计,工作温度范围为:-40℃~70℃,适应各种恶劣环境。

立体化安全防护,筑牢防御体系

元器件全国产,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的电子元器件选用分析报告,确保供应链稳定可靠;

源代码检测,通过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信息安全测试,确保信息安全;

遵循变电站交换机相关技术规范,过程层交换机提供MMS通信端口,与通信接口物理隔离。 

三旺通信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自主可控通信解决方案,通过冗余架构、标准化通信、工业级可靠和立体安全防护四重创新,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高可用、高安全的通信基座。该方案不仅解决了设备互联、数据安全、环境适应等传统难题,更通过智能运维能力赋能变电站数字化转型。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融合此类技术与电力场景需求的解决方案,将持续推动电网向绿色、高效、韧性方向演进,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供核心支撑。

产品推荐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中国电信柯瑞文:星辰智惠 共治共享
精彩视频
2025WAIC|探馆中国电信展台 AI全景图 满满“科技范儿”
中国电信总经理刘桂清:星辰智惠,共治共享,赋能产业变革新未来
中国电信柯瑞文:打造全方位人工智能动态防护体系,构建共创、共治、共享的产业生态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才艺比拼、技能比武!机器人“大显身手”
精彩专题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
2025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
2025 MWC 上海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