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共铸高质量 智赢高价值 |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风云三号数据中心样板点正式发布

2025年8月9日 19:39  CCTIME飞象网  

在当下大数据蓬勃发展的时代,海量的数据与应用正驱动算力与人工智能成为引领社会前行的“新质生产力”。而数据中心,作为政府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的坚实底座,其安全可靠、弹性敏捷、绿色低碳的建设标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关键。

2025年8月8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风云三号数据中心样板点在北京正式发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副主任、党委常委冯小虎、国家能源局信息中心原主任、中国信息协会能源工委首席专家梁建勇,风云三号地面系统副总设计师林曼筠,华为数据中心能源及关键供电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总经理张帆,华为中国数据中心能源总经理张兵,华为中国数据中心能源首席架构师安真,华为中国数据中心能源技术总监王建军等嘉宾出席,共同探讨数据中心的发展方向,并正式揭幕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风云三号卫星数据中心样板点。

数据中心作为政府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的坚实底座,为社会民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冯小虎表示,风云三号地面数据中心是政府与科技企业合作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典范。依托华为的先进技术,项目显著提升了气象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应用能力,为高精度气象服务提供了强大支撑。冯小虎强调,这一样板点不仅是我国气象卫星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为其他行业数据中心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未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将继续深化合作,优化地面系统能力,提升卫星数据服务水平,为气象强国、数字中国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副主任、党委常委冯小虎

张帆回顾了双方十年合作成果:从2016年首次将华为云引入卫星气象领域,到2023年建成首个自主创新的数据中心,再到联合发布全球首个空间天气AI模型“风宇”,合作不断深化。张帆强调,低碳化与智能化是未来核心方向,此次数据中心样板点的落地,将助力气象数据实现高效处理,让气象预测更精准,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让数字世界坚定运行。未来,华为将以科技创新为基石,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持续深化合作,共同为国家气象事业贡献力量。

华为数据中心能源及关键供电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总经理张帆

高质量的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宏观视角的解读,梁建勇带来了当前能源政策的最新解读,他指出,国家通过“东数西算”工程和《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等举措,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向高效、绿色、安全方向转型,要求数据中心提升绿电占比、优化能效,为行业设定明确标杆。趋势上,算力正成为与水、电同等重要的核心资源,而AI驱动的智能调度将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率,实现“算力按需分配、能源精准消耗”。

中国信息协会能源工委首席专家梁建勇

当下,人工智能正重塑生产力格局,安真提出智算数据中心建设新构想,强调以模块化、弹性化设计应对多元算力需求,通过标准化POD单元实现灵活部署。建议采用2N UPS架构保障高价值AI服务器稳定运行,同时通过锂电备电、分布式温控等技术提升能效与可靠性。未来,华为将聚焦“按需分期”建设策略,推动智算中心高效、低碳发展,助力AI产业化落地。

华为中国数据中心能源首席架构师安真

林曼筠分享了风云卫星的发展和应用,风云系列卫星已形成极轨与静止双星协同观测体系,覆盖全球气象监测需求。为应对海量数据处理需求,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采用华为高密微模块、锂电备电等技术打造安全可靠、弹性敏捷、绿色低碳数据中心,为气候变化监测提供坚实支撑。

风云三号地面系统副总设计师林曼筠

王建军阐释了如何构建安全可靠的算力底座,安全可靠已成为智算中心的核心诉求。面对高功率、网络安全等挑战,华为提出全链安全体系,涵盖架构冗余、智能预判、网络安全及供应安全保障,持续推进模块化、产品化、智能化演进,兼顾可靠安全和弹性扩容要求可快速恢复故障,降低运维复杂度。

华为中国数据中心能源技术总监王建军

各位与会嘉宾精彩的主题分享,共同探讨了数据中心发展的方向、政策、技术以及标杆实践。随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风云三号卫星数据中心样板点正式启动,冯小虎和张兵出席启动仪式,此次样板点的启动标志着一个集前沿技术、成功实践与产业合作于一体的展示窗口和学习平台正式上线。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风云三号卫星数据中心样板点正式启动

作为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核心基础设施,风云三号数据中心采用全栈自主创新解决方案,构建起安全可靠、高效智能的算力底座,为风云三号F星(上午星)、G星(降水测量卫星)及即将发射的H星(下午星)提供强大的数据处理和业务运行支撑。

该数据中心规划建设82个高密IT机柜,总IT负载达994kW,承载了1000多台通算和智能服务器及配套存储网络设备。项目采用4套华为FusionModule2000智能微模块,通过模块化设计和一体化集成,实现一站式按需部署,显著缩短了交付周期,满足业务快速上线需求。

在供电系统方面,数据中心创新应用2套1.2MW超融合电力模块,采用2N架构设计,S-ECO模式系统效率高达97.8%。智能母线方案节省了8个柜位空间,实现供配电全链路深度融合。备电系统采用8台智能锂电柜,满足1000kW IT负载20分钟备电需求,相比传统方案节省70%占地面积,并配备三层BMS系统和AI预测技术保障安全。确保设计PUE值低于1.3。DCIM系统实现配电、制冷全链路可视化,通过AI算法实现预测性维护,保障设备稳定运行。

作为华为在政府行业的先进数据中心样板点,风云三号数据中心充分体现了"安全可靠、弹性敏捷、绿色低碳"的设计理念。其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为我国气象卫星地面系统的稳定运行筑牢安全根基,在推动气象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中国电信柯瑞文:星辰智惠 共治共享
精彩视频
华为史振钰:智能体从办公走向生产,AI成为生产力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孙立宁:构建具身智能的免疫系统,从安全服务到人机共生的新范式
广汽副总经理閤先庆:安全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基石
IDC中国副总裁钟振山:未来的市场趋势是从单一智能体产品逐步转向智能体集群
精彩专题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
2025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
2025 MWC 上海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