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爱立信携手Sunswift车队 利用5G与卫星智能链路聚合技术提升赛车体验

2025年9月10日 11:42  CCTIME飞象网  

· 在即将于澳大利亚内陆举行的普利司通世界太阳能车挑战赛上,Sunswift车队将在赛车及支援车辆上部署Ericsson Intelligent Link Bonding(爱立信智能链路聚合技术),以确保实现全程无间断连接。

· Ericsson SD-WAN加固型路由器具备智能、无线优化的链路聚合功能,可在最严苛的移动环境中,显著提升网络韧性与性能。

· 该技术可实时获取车辆遥测数据、直播视频以及一键通话通信,助力车手和教练在比赛过程中即时制定战略决策。

(2025年8月14日,北京)近日,爱立信宣布,将通过Ericsson Intelligent Link Bonding为Sunswift车队大幅提升无线广域网的通信能力。该技术可将蜂窝、卫星或有线等多种广域网链路聚合为一个统一的逻辑连接,并依托独有的流量引导和蜂窝智能功能,对流量分配方式进行决策。借助爱立信企业无线解决方案,Sunswift赛车团队能够在太阳能赛车、支援车辆与悉尼总部之间实现无间断、稳定的连接。

Sunswift车队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一支创新团队,致力于通过研发世界级电动汽车原型,重新定义可持续交通的未来发展。该团队因在往届世界太阳能车挑战赛中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而闻名,并将于今年8月参加从达尔文到阿德莱德为期一周的赛事。

世界太阳能车挑战赛的参赛队伍依托比赛及车辆性能数据,在为期一周的赛事中制定战略决策。借助爱立信无线连接解决方案提供的实时数据访问能力,Sunswift车队将在比赛期间采集并运用实时遥测数据,涵盖太阳能汽车电池、电动机、太阳能电池板以及车速表等关键指标。稳定可靠的连接不仅是实时视频传输、用于状态汇报的IP一键通话通信的保障,也是团队YouTube频道进行赛事实况直播和实现高速稳定互联网接入的关键支撑。

爱立信Cradlepoint加固型R1900路由器通过5G与卫星链路连接,并由爱立信NetCloud进行管理,实现面向Sunswift总部的多运营商回传。借助爱立信智能链路聚合技术,可优化所有可用广域网链路的带宽,确保在蜂窝与卫星网络间实现稳定高效、始终在线的连接,从而支持无间断的实时遥测数据共享和视频流传输。

新南威尔士大学Sunswift车队负责人Richard Hopkins教授表示:“爱立信此次推出的无缝连接技术升级,将助力我们的团队在即将到来的比赛中发挥最佳水平。多年来,Sunswift取得的卓越的成绩,得益于像爱立信这样的合作伙伴在技术上的持续创新。这也促成了我们推出P-ONE Technology——一个由新南威尔士大学与澳大利亚政府TRaCE先锋计划支持、灵活高效的商业化衍生机构。我们与全球顶尖技术供应商携手,使命是通过产业与政府的紧密合作,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面向市场的汽车解决方案。”

Ericsson Intelligent Link Bonding通过以下功能全面提升系统的可靠性与性能:

· 流量复制,实现高可靠性:将应用流量同时复制到两条广域网链路上,以确保高可用性。

· 流量均衡,优化链路并降低成本:根据预设权重或百分比分配流量至多条链路,以提升性能并提高成本效率。

· 带宽聚合以增加带宽:将两条或多条广域网连接的带宽进行聚合,增加可用于大数据传输的总体带宽,可显著提升大型文件上传或实时视频上传的性能。

这些智能连接功能均可在配备SD-WAN的Ericsson Cradlepoint路由器上启用,并可进一步结合基于应用程序的流量引导、前向纠错以及丰富的AI洞察等额外功能。

爱立信企业无线解决方案高级副总裁Archana Khetan表示:“在爱立信,我们致力于在关键赛事期间确保连接不中断。我们的Intelligent Link Bonding技术能够让组织实现卓越的应用程序弹性、性能提升以及带宽优化,即使在最严苛的移动环境中也是如此。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多WAN策略,智能管理这些不同连接变得至关重要。在全球最具挑战性的赛事环境之一中展现出这项技术的卓越表现,更凸显了其在任何企业环境中的价值。”

关于爱立信

爱立信的高性能可编程网络每天为数十亿人提供连接。近150年来,我们一直是通信技术的开拓者。我们致力于为运营商和企业提供移动通信和连接解决方案。我们与客户和合作伙伴携手,共同将未来的数字世界变为现实。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ericsson.com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激发数据要素潜能,共谱“AI+”时代华章
精彩视频
中国光学学会顾瑛:这是全球光电人共同的家园
智见未来!2025智博会开启智能世界新篇章
飞象趣谈第三十五期!为机器赋予“触觉” 机器仿生手也会搭脉?
天地融合!中国卫星通信开启千万用户新时代
精彩专题
第26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2025中国算力大会
ICT产业2025年中业绩盘点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5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