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海辰储能AIDC储能解决方案亮相RE+ 2025,以长时储能赋能AI数据中心绿色转型

2025年9月10日 15:01  CCTIME飞象网  

9月10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全美规模最大、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太阳能光伏储能展RE+ 2025上,海辰储能以“The Future of AIDC in Energy Storage”为主题举行发布会,重磅发布了面向AI数据中心(AIDC)的储能解决方案:∞Power 6.25MWh 8h锂电长时储能系统、∞Power N2.28MWh 1h钠电储能系统,以及AIDC储能系统专用寿命评估模型。该方案创新融合了锂电长时储能的稳定电力支撑和钠电的高倍率峰值输出优势,不仅能满足数据中心对电力实时性和稳定性的严苛要求,还将帮助提升绿色电力使用占比。这一全新解决方案标志着长时储能在数据中心领域应用的全新突破。

产品发布会现场

算力激增,能耗巨大,长时储能助力AIDC行业能源转型

在人工智能时代,绿色低碳转型与高效运营已成为数据中心发展的核心命题。不断提升绿电占比,是数据中心持续实现能源转型、降低运营成本和碳排放的关键“抓手”。然而,风电、光伏发电固有的间歇性和波动性,以及AI数据中心负荷毫秒级的波动特性,不仅对供电稳定性构成严峻挑战,也将直接影响算力输出的稳定性。在此背景下,打造适用于数据中心的8小时新型长时储能,成为解决这些挑战的必然选择。

现存多数储能方案仍是一款产品应对不同工况,其性能与衰减模型均未针AI数据中心的特殊用电需求打造,导致难以满足“全天候、高匹配、高可靠”的能源供给需求。针对这一痛点,海辰储能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与全场景定制化能力,推出了专为AIDC行业量身打造的储能解决方案,为AI数据中心应对能耗挑战、提升绿电占比,加速向高效、绿色、安全方向转型开辟了新路径。

锂钠协同破局,精准匹配AIDC行业特殊用电需求

该方案创新性融合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两条技术路线,通过锂钠优势互补,不仅成本优势显著,更具备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等优势。其中,∞Power 6.25MWh 8h系统专为长时储能需求开发,可化解绿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有效增强电力稳定性,为数据中心提供稳定持久的基础负荷支撑。其通过优化电池化学体系,极大提升了长时运行效率,搭配小型冷却系统减少辅助能耗,还通过降电流、优化硬件设计,实现效率提升、设备减重与更高能量密度。∞Power N2.28MWh 1h储能系统专为应对瞬时峰值负载设计,其采用海辰储能自研的电力储能专用钠离子电池∞Cell N162Ah,具备20000 次超长循环寿命、宽温性能,功率特性佳,可实现“毫秒级”功率峰值波动响应。

AIDC ESS Solution

在此基础上,针对高频变化的负载工况,海辰储能也给出了专门方案——AIDC储能系统寿命评估模型。相比通用寿命模型,海辰储能的AI数据中心储能解决方案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性能保证,为数据中心的持续稳定供电提供强大支撑。值得一提的是,海辰储能AI数据中心(AIDC)储能解决方案能够有效促进绿电消纳,显著降低风光发电的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进而提升AI数据中心电力供给的效率与质量。

垂直整合+本地化,为AIDC储能方案落地赋能

自成立以来,海辰储能始终坚持“一体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已构建起覆盖研发、制造、供应链、营销、交付与运维服务等全链条本地化能力。依托这一体系化能力,其创新的AI数据中心储能解决方案能够满足多样化的客户需求,达到数据中心对高稳定、高质量供电的严苛要求。目前,海辰储能得克萨斯州的10GWh产能工厂已全面投产,具备产品测试和规模化交付能力。同时,海辰储能在美国本地也建立了完善的服务网络,拥有百余人专业技术团队、区域仓储中心和72小时现场响应机制,为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提供全方位保障。

凭借领先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与高效的全球化交付能力,2025年上半年,海辰储能成功跻身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及全球电力储能出货量Top 2。而AIDC储能解决方案的发布,再次彰显了海辰储能在技术创新与全场景定制方面的强大实力,不仅拓展了储能应用的边界,更开启了储能赋能数据中心的新时代。海辰储能将继续专注于储能领域,不断拓展更多储能应用场景,创造更加绿色、高效、可靠的未来!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激发数据要素潜能,共谱“AI+”时代华章
精彩视频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原所长叶甜春:光电技术和半导体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驱动力
中国光学学会顾瑛:这是全球光电人共同的家园
智见未来!2025智博会开启智能世界新篇章
飞象趣谈第三十五期!为机器赋予“触觉” 机器仿生手也会搭脉?
精彩专题
第26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2025中国算力大会
ICT产业2025年中业绩盘点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5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