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突破!联通可信密算平台:国产化信创环境下打造数据密态计算新引擎

2025年8月14日 13:52  CCTIME飞象网  

数字化社会,数据已跃升为 “黄金” 般的核心战略资源,价值与日俱增。《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提出,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其无限复制性、非损耗性、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等特性,导致未经授权的数据复制与泄露现象屡禁不止,如何在保障安全与隐私前提下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成为各行业在数据流通利用环节面临的关键难题。

在此背景下,联通可信密算平台应运而生。该平台融合数据胶囊、密态计算、可信执行环境(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 TEE)等先进技术,在国家倡导的安全可信环境中,保障数据要素及大模型流转全过程 “可用不可见”,既契合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对数据流通利用设施的安全与效率要求,又为体系内数据安全流通与价值释放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助力形成协同联动、规模流通、高效利用、规范可信的数据流通利用公共服务体系。

技术探秘: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

联通可信密算平台依据数据基础设施系列标准及技术文件打造,可确保数据提供方的大规模数据、模型出域后仍处于可管、可控、可追溯状态。当前,隐私计算在大规模数据要素流通中存在效率低、成本高、重复部署等问题,尤其难以满足大模型场景下数据大规模流通的需求,而联通可信密算平台给出了破解之法。

作为基于可信执行环境TEE的全密态计算平台,它融合环境、身份、算法、传输、存储、计算等多维度可信要素,实现了接近明文计算效率的密态计算效果。平台采用 “两端 + 一中心” 架构:数据提供方将加密数据与管控策略深度绑定为数据胶囊;密算中心侧在可信执行环境内,利用可信算法对数据胶囊进行联合计算,结果加密后输出至数据消费方。数据流转全程以密态呈现,关键过程经区块链存证确保可信,传输过程通过可验证证明保障安全,存储过程借助高性能密码学技术筑牢防线。

目前,平台已全面完成国产化信创适配工作,覆盖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全栈关键环节 —— 其中包括飞腾、鲲鹏等主流芯片认证,长城等服务器认证,麒麟、统信等操作系统认证,以及人大金仓、达梦等数据库认证、东方通中间件认证等,构建起从底层硬件到上层软件的全链条信创能力。

安全保障:筑牢数据安全防线

安全是联通可信密算平台的核心优势与坚实基石,而可信执行环境 TEE 和数据胶囊是实现这一优势的关键技术支撑。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依托 “两端 + 一中心” 架构,端侧生成的数据胶囊本身带有加密属性,结合多重加密技术(含高性能国密算法、隐私保护算法等)以及多重认证保护和信道保护机制,让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如同被严密守护的 “秘密”,有效防范窃取、篡改与非法接入,仅授权设备与用户可参与数据传输。

在数据存储过程中,首创数据自适应动态胶囊封装技术,将数据以胶囊形式加密存储于安全可靠的介质中,且依托可信执行环境 TEE 对存储环境进行密态交互。即便存储设备受损或被非法获取,攻击者也无法破解数据胶囊,落盘后数据无法被窃取,更无法读取原始数据。同时,完善的访问控制机制在 TEE 环境下运行,根据用户角色与权限对数据访问进行细粒度管控,确保数据仅在授权范围内被合法使用。

在数据使用过程中,可信执行环境 TEE 构建了一个隔离、安全的计算空间,数据胶囊在其中进行运算,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技术、大模型等在此环境内发挥作用,管控策略保证数据按照双方数字合约要求运算,计算节点间相互隔离无法获取彼此数据,从根源上杜绝数据泄露风险。平台对计算任务执行的全程监控审计也在 TEE 环境中完成,一旦发现异常行为,能及时预警并处置。

应用场景:赋能千行百业

联通可信密算平台目前已在多个领域应用落地。在金融风控方面,平台通过联合多方数据进行联合运算,融合多类数据构建精准风控模型,有效提升了风控准确率,降低了风险发生概率;在政务数据共享方面,为各部门数据安全联合分析提供有力保障,助力科学决策与服务效率提升;在医疗数据协作方面,支持医疗机构等在不泄露隐私的情况下联合研究病例数据,为医学进步注入动力,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释放数据价值。

未来展望:持续创新,引领数据安全计算新潮流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数据安全与价值挖掘的需求愈发迫切,联通数智将对可信密算平台将加大创新投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以应对大模型、复杂计算、大批量数据训练需求,拓展应用场景并提供定制方案。同时,与产业链伙伴深度合作,产学研协同研发、加速落地,共建安全可信高效的数据生态,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注入联通力量。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中国电信柯瑞文:星辰智惠 共治共享
精彩视频
机器人也太会整活了!跟随中国联通,打卡国家速滑馆“冰丝带”
华为史振钰:智能体从办公走向生产,AI成为生产力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孙立宁:构建具身智能的免疫系统,从安全服务到人机共生的新范式
广汽副总经理閤先庆:安全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基石
精彩专题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
2025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
2025 MWC 上海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