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头条资讯 >> 正文

政策支持叠加市场需求攀升 集成电路上市公司加快业务多元扩张

2025年10月30日 07:53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邬霁霞

集成电路产业再迎重磅政策利好。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正式发布,其中对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提出重要发展建议。

作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基础支撑,集成电路产业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行业也随之迈入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此背景下,产业链上市公司动作频频,各类布局持续落地,不仅为企业自身发展拓宽空间,更为整个行业注入了强劲活力。

多项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建议》指出,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新型举国体制,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

近年来,我国已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例如,今年8月份,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提出,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引导银行为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服务器、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技术和产品攻关提供中长期融资。

地方层面也积极跟进,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当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今年5月份,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提到,支持围绕集成电路核心器件、关键芯片、关键材料、核心设备、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等开展重大科技攻关。鼓励企业牵头承担国家、省、市技术攻关任务,对获批国家、省重大项目的,按要求给予配套资金支持。

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新质生产力工委秘书长高泽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多维度的政策支持体系不仅为产业发展指明了道路,还能引导资源高效配置,从而推动产业从‘单点突破’向‘全链提升’转型,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助力。”

产业链公司加大投入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格局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至2024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已从2.49万亿元升至3.61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9.7%。该机构还预测,2025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将达到4.16万亿元。

面对这样的发展机遇,产业链上下游的上市公司纷纷加大投入。近一个月以来,已有多家集成电路产业链上市公司披露经营动态,通过多元化路径加速业务扩张。

10月20日,杭州士兰微(32.630,0.36,1.12%)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厦门市人民政府、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于10月18日签署了《12英寸高端模拟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生产线项目战略合作协议》。该项目规划总投资达200亿元,规划产能为4.5万片/月,计划分两期建设。

上游零部件配套公司也紧跟行业发展节奏。10月14日,宁波江丰电子(98.180,0.78,0.80%)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对7月份发布的定增预案进行更新。最新预案显示,该公司在考虑从募集资金总额中扣除2000万元的财务性投资后,拟发行不超过19.48亿元(含本数)募集资金用于“年产5100个集成电路设备用静电吸盘产业化项目”“年产12300个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产业化项目”“上海江丰电子研发及技术服务中心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借款”。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钱向劲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集成电路产业正处于关键发展期,产业链各环节上市公司主动布局、积极行动,既是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这种全方位的动态调整,将进一步优化产业资源配置,为行业后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谈及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中关村(5.210,-0.14,-2.62%)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除了产能外,高端创新和产业生态构建也将成为集成电路产业未来的发展重点。其中,在高端芯片、关键零部件上的突破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提高产业的自主可控能力。而完善的产业生态则能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产业链协同创新和共同发展。”

编 辑:魏德龄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碳硅共生 合创AI+时代
精彩视频
中国智造:从跟跑到领跑的绝地反击
快来解锁你的智慧家庭 让家庭业务全面A1+焕新升级!
与智者同行,与时代共振,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超燃瞬间
中国移动“移动爱购”上线暨数智生活商城生态联盟发布
精彩专题
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
2025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中国信科精彩亮相2025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
第26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5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