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头条固定一 >> 正文

我国家电行业发展开始进入新阶段 亟需加快数智化转型

2024年3月26日 06:52  CCTIME飞象网  

飞象网讯(路金娣)日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家电行业新实践——数智化引领高质量新发展(2024 年) 》指出,“十三五”以来,我国家电行业已基本实现以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成绩突出,产品结构显著优化,新兴品类不断涌现,品牌升级显著,产品智能化升级进入快车道。另一方面,我国家电行业仍面临内需疲软、外需受阻,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行业数智化成效不及预期等问题。

概括而言,我国家电行业发展开始进入新阶段,呈现新特点,并面临新要求和新使命。我国家电行业取得的突出成绩为数智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面临的新老问题及新特点新要求,须通过加快数智化转型予以解决。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家电行业的数智化转型面临有利形势,发展态势良好,在采购管理、研发设计、生产过程和营销服务等场景均已开展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全球家电制造大国的地位不可撼动

中国拥有全球最丰富最复杂的产业链条,是联合国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规定的 39 个大类、191 个中类、525 个小类全品类。目前中国家电企业的原材料基本可从国内采购,龙头公司具有完备的产业纵深布局,大多数零部件自给自足,生产经营对零部件外部采购依赖较小,仅有部分电子元器件或根据客户指定从以日、韩为主的国外采购,主要为高端型号所需。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和零部件供给已成为中国作为家电业全球制造基地的核心优势。

不仅如此,经过多年的引进吸收和创新,再加上我国家电行业拥有全球最为齐全的产业链布局,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家电的制造中心,诞生了一批像格兰仕、美的、海尔等享誉全球的家电企业,牢牢占据全球家电行业的领军地位。近年来,我国家电制造业规模持续扩大,在全球继续稳居首位,主要家电产品产量多数居世界前列,一批新兴品类产品及改善生活品质的小家电快速发展;全球家电产业链、全球家电科技创新中心高度集中于中国市场,关键零部件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在产品智能化升级方面,结合近年来 5G、AI、IoT 等新兴技术的兴起,以及“Z 世代”1消费群体的出现,中国家电行业开始迈上以“智”取胜产品竞争的征程。智能家电作为智能家居的组成部分,能够与住宅内其它家电和家居、设施互联组成系统,实现智能家居功能。随着中国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能力持续提高,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对于产品质量和品质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智能家电市场开始进入发展快车道。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家电制造业深层次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加速海外投资及制造、研发、品牌、市场全球布局,进一步融入全球市场及产业链,同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厂进程明显加快。中国家电企业不断推进全球研发布局,为产品和技术不断创新以及更好地服务当地用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家电自有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在一些国家市场零售份额已位居前列。

坚持创新驱动,取得突破性发展

我国家电行业经过全球范围内长期、充分的市场化竞争后,已涌现出以格兰仕、美的、海尔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标杆企业,具备极高的产业链、渠道、研发和品牌禀赋。在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构建高质量供给体系、加快全产业链绿色高效转型等原则的指导下,我国家电行业近年来在智能制造、产品结构、绿色节能、产品智能化等方面发展成绩突出,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之一。

在发展模式转变方面,“十三五”以来,我国家电行业已基本实现以创新驱动发展,行业技术水平具有全球影响力。在以用户为中心、提升产品品质和消费者体验等理念的引领下,家电行业追求超越自我、超越顾客和市场的期待,部分产品在节能、智能、健康、保鲜、舒适度、自清洁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增长,行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家电智能化技术应用水平处于全球第一阵营,全球首创或者引领性的技术不断涌现并实现市场化。

在智能制造升级方面,家电企业纷纷加大信息化、自动化投入,智能制造水平显著提高。数智化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设备管理和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在家电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一众龙头企业均建立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建成多个智能工厂,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智能制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家电行业高质量发展仍存挑战

但是也不可否认,我国家电行业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中国家电行业高质量发展面临挑战一是目前内需疲软,外需受阻。受前端房地产行业低迷、后端产成品库存高企、物流滞缓等影响,短期内家电市场内需疲软,供应链的稳定性遭到一定冲击,生产活动受阻。同时,国际市场受全球经济高通胀、经济复苏放缓及国外生产力恢复等因素影响,中国家电业出口压力骤增。

此外,短期内行业数智化转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信息互通及产品兼容壁垒亟需破除。从具体生产经营环节来看,家电企业普遍存在供需信息断层问题。互联网时代的消费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定制化,但传统家电企业生产部门的制造信息系统和业务部门的市场信息系统无法有效连接,只能以产定销,导致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匹配度下降。同时,供应链协同也掣肘着企业发展,传统家电企业与电器供应商协同效率低、信息延迟、反映不及时、后端需求评审得不到有效保障,影响整体运营效率。在日常的费用汇总分析中,家电企业多区域、多部门需求分散,直接导致资金支出类型、去向、价格等数据报表分散,统计分析困难,而较长的采购周期也让家电企业需要多方寻找供应商,多方比价、招投标,耗时耗力。此外,在家电产品的智慧化升级过程中,各类品牌互不兼容、实际操作过于繁琐、智能产品不“智能”等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了智能家电产品的进一步推广。

报告还指出,家电行业长期内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行业新赛道转型势在必行。我国家电行业发展已进入存量市场竞争阶段,家电行业正从“增量市场红利分享型竞争”全面过渡到“存量市场份额争夺型竞争”,家电行业规模经济日益明显,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当前场景新赛道的更迭加快了对老赛道巨头企业的直接对阵和正面竞争,龙头企业强者愈强,二三线品牌生存空间压缩。同时,行业面临的跨界竞争冲击日益加大,不仅拥有硬件产品的互联网公司,而且拥有互联网基因的电商也开始有意识地涉足家电领域;房地产企业也纷纷布局智能化家居业务,从“开发商”转变为“生活服务商”,商品房由“精装修”转变为“精装智能化”。受到互联网及房地产领域入局者的冲击,家电行业加速洗牌。家电场景化、套系化、生态化正不断深入,差异化的创新型产品亟待发力,市场竞争敦促家电企业转换思维,以智能生态创新构建起自身增长的第二曲线,这将是家电企业搏击市场的底气所在。

家电行业亟需加快数智化转型

家电企业通过数智化转型,不能仅利用人工智能(AI)、物联网、大数据、5G 和云服务等新兴技术来提升产品生产效率,推动产品创新,还可以结合消费者画像,用更贴合用户需求的定制化产品,满足其多样化需求,关注消费者圈层化营销和进行精准化深耕,辅助产品促销和渠道运营提效等,促进消费者购买行为升级,提高存量市场消费者的人效。

在生产制造方面,我国是全球主要的家电生产国,家电产能全球第一。伴随供应链体系的完善以及生产自动化的逐步推进,家电制造的规模优势开始显现。如何利用新技术与商业布局打开目前家电制造企业的发展局面,已成为行业的重点研究课题。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包括家用电器行业在内的中国制造业面临世界范围内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历史性机遇。在 5G、AI、大数据、云服务、物联网和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的赋能下,数智化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设备管理和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需要尽快在家电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生态,建立智能制造工厂,实现管理、效率、质量全面提升,已成为推动家电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用户拓展方面,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逐渐成为家电市场消费主力军,消费者对于家电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和变化,家电产品也进一步细分,产品结构升级趋势明显,高端、智能和健康的家电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升,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万物互联和大数据时代,用户的一切日常行为特点将是可“数据化”的。随着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应用,家电企业更应该深入挖掘大连接和大数据背后的潜在商业价值,为用户拓展以及产品创新、渠道运营、营销服务和供应链管理等赋能。在渠道运营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成熟,在电商促销和疫情期间“宅经济”的共同催化下,网购已经渗透到各个阶层,逐步成为大众消费模式。整体来看,家电企业、渠道商在线上发挥消费者洞察和供应链的优势,在线下加强体验化、场景化销售,线上、线下全渠道发展将是未来销售模式的方向。在线上、线下渠道加速融合的大趋势下,家电企业既要努力探索渠道融合的新途径,同时也要注重线上、线下产品布局的细分策略。

在产品创新方面,随着保有量的提高以及近年来家电行业结构的升级,消费端增长动力由新增需求转变为替换需求。在高端化、智能化日益高涨的趋势下,家电厂商要想在接下来持续饱和的消费需求中找到增长动力和空间,需要回归到消费者的居住环境,以其需求和痛点为支点,撬动整个产品的研发、设计。这要求家电企业夯实内功并适时推出创新产品,找到新的增长动力体系。目前,智能家电市场处于瓶颈期,智能家居生态环境相互独立,操作系统互不兼容。智能家电市场的竞争已不是单维度的产品力竞争,而是产品、交互以及产品生态背后的服务等综合维度的竞争。生态智能的竞争需要家电品牌具有很强的场景化竞争力,家电企业在 AIoT 生态智能的布局显得尤为重要,数智化转型已是势在必行。

编 辑:章芳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陈忠岳:中国联通正在开展6G技术指标制定等工作
精彩专题
CES 2024国际消费电子展
2023年信息通信产业盘点暨颁奖礼
飞象网2023年手机评选
第24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