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深度解读英伟达800VDC架构,英诺赛科等氮化镓企业迎来大规模爆发时刻

2025年10月23日 11:07  CCTIME飞象网  

在不久前OCP全球峰会上,英伟达(NVIDIA)正式发布白皮书《800VDCArchitectureforNext-GenerationAIInfrastructure》,全面描绘了AI工厂电力基础设施的下一阶段发展蓝图。800VDC直流供电架构一时间成为数据中心下一阶段发展的关键技术路径。那么什么是800VDC,它将如何实现?其背后究竟有哪些技术领域将会因此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为什么800VVDC架构?

1、兆瓦级机柜将成为数据中心主流

随着AI训练模型参数规模呈指数级增长,GPU机柜功率密度急剧攀升。英伟达的GPU路线图显示:2022年Hopper时代单柜功率约40kW,而到2027年RubinUltra架构时已突破1MW,五年增长近25倍。

2、大功率机柜的关键问题:空间不够用,大功率电源需要小型化

在兆瓦级高密度机架中,电源系统与GPU计算单元正展开“空间争夺战”:更大的功率意味着电源设备体积越大,可部署的GPU数量越少;要保障GPU数量,就需要电源减小体积。功率变大的同时减小体积,需要新的电源技术方案

3、大功率机柜需要做到成本更低

传统方案的铜耗问题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红线”。以54V供电的1MW机柜需要约200kg铜母线,扩展至GW级AI工厂后将消耗50万吨铜,带来巨大资源与成本压力。

4、大功率机柜需要做到更高的转换效率

传统架构需多次AC/DC、DC/DC转换,每级损耗1–3%,整体能效往往只有85%左右,这个数字在兆瓦级机柜时代需要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800V DC不仅是算力密度的提升,更是电力密度的跃升,其背后是通过更高的转换效率,更高的功率密度以及更低的成本莱实现算力发展的需求。

二、什么是800VDC架构,其与传统架构对比有哪些优势?

相较传统415V交流系统,800VDC架构通过简化传输链路,实现了能源路径的革命性重构。电力从13.8–35kV中压配电经过高压整流直接变为800V直流,再通过母线分配至机架内部,逐级转换为GPU供电。这一简化的能量传输路径,不仅极大提高了效率与可靠性,更为计算单元释放出宝贵空间。同时,由于总线电压从54V提升至800V,传输电流下降约15倍、铜损减少90%、系统能效提升10%–13%。

图1:英伟达从415伏交流(上)到800伏直流(下)的配电架构演进

除了向800V机架电源过渡外,800V直流架构还要求在算力机柜内部,从母线到GPU逐级电压转换中实现超高功率密度和超高的转换效率。在英伟达展示的Kyber样机中,单柜NVL576系统内含72个算力托盘,每托盘仅0.5U高,却能提供12kW以上功率,比上一代NVL72系统提升50%功率密度,空间利用率提升4倍。

也就是说,实现800VDC架构背后的核心首先是要实现高频、高效、高功率密度的电源技术。

三、实现800VDC架构的电源技术分析

800V到GPU的电压转换可以通过三级转换方案实现,而三级转换的关键是在提高效率和功率密度的同时减小体积,这一要求需要将电源频率大幅提高,采用传统的方案很难实现。所以,英伟达白皮书指出,800VDC将采用成熟的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去实现。

第一级:800V→54V隔离DC/DC

采用16:1隔离变换,将高压直流降至安全低压母线。输入端采用650V或者1200V的高压功率器件;而输出端采用100V的功率器件。

这一级的技术难点在于空间有限:需要在极小的空间内满足98%以上的转换效率以及安规要求,因此变换器的开关频率需要达到1MHz左右用以减小变压器磁芯的体积,同时还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放下为驱动和主控供电的辅助电源。

输入端采用氮化镓器件和碳化硅器件相比,关断损耗可以降低30%,驱动损耗降低90%,辅助电源面积小50%以上。这一部分当下主流方案均采用了氮化镓方案。在输出端,100V的氮化镓与同规格的硅器件相比,导通电阻可以降低一半以上,效率有明显优势,因此也被重点采用。

英诺赛科与意法半导体的800V转54V方案,OCP2025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OCP大会上,这也是英伟达唯一展出的供应商方案。

第二级:54V→12V板级DC/DC电源

这一级的挑战是需要通过提高频率,减少被动器件的体积,以实现更高功率密度。硅功率器件因开关频率难以超过200kHz,无法达到功率密度的要求。

笔者了解到,当前这一级转化主流方案为采用100VGaN器件的Buck方案,效率比硅方案提升1%以上,频率提高3倍,电感体积减30%。、

第三级:12V→0.8VGPU供电

对比现阶段GPU的电流为2000A左右,RubinUltra时代GPU电流将达6000A以上。所以这一级的功率器件用量极大,对效率和面积要求极高。传统方案是采用硅器件的DrMOS,但是由于频率的限制难以满足未来需求。而30V氮化镓可运行在2MHz以上,显著缩小电感体积并增强动态响应,同时也利于系统的集成,是未来GPU供电的关键突破口。

综上分析,800VDC架构的背后,是电源技术高频化,高效化的革命,而第三代半导体GaN,由于其独特的高频,低损耗优势,将成为实现800VDC电源革命的最关键技术升级。

四、800VDC架构下,GaN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在Kyber架构中,一个NVL576的机柜有72个算力刀片板(Compute Blade),每一个算力板可以放置8颗GPU,以及2颗CPU,功耗12kW左右。以12kW为例,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单个算力刀片板氮化镓的用量:

整柜72个算力刀片板约9万颗,再加服务器与NVSwitch部分,总量接近10万颗,单柜GaN价值约18万美元。

也就是说,建设一个拥有1000台单机柜兆瓦级(1MW)的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将需要采购1.8亿美元GaN器件。

低压GaN成最大赢家

800VDC 架构当中不同电压等级的功率器件占比:

如上图所示,在800VDC架构当中,100V及30V的低压器件占比达96.8%,成为绝对赢家。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GaN市场上能够量产低压GAN器件的厂家只有英诺赛科和EPC,而依靠台积电代工的Navits等由于台积电没有成熟的低压产品平台而将与此无缘

六、GaN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800V直流架构不仅是电压标准的升级,更是一场能源基础设施的重构。氮化镓(GaN)正在成为连接算力与能源效率的关键桥梁,推动数据中心从“电力驱动”迈向“智能能源驱动”的新阶段。未来十年,随着AI工厂、机器人、电动车与储能系统的全面普及,全球氮化镓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30年突破100亿美元。其中,低压GaN器件(≤100V)将占据最大出货量与市场份额,成为AI电源系统的核心驱动力。

氮化镓不仅是AI时代的能量引擎,更将引领功率半导体迈入“第三次能源革命”的黄金十年。

这一变革不仅标志着数据中心迈入“高功率、高密度、高效率”的新阶段,也为氮化镓(GaN)等宽禁带功率半导体打开了千亿美元级的新赛道。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碳硅共生 合创AI+时代
精彩视频
中国智造:从跟跑到领跑的绝地反击
快来解锁你的智慧家庭 让家庭业务全面A1+焕新升级!
与智者同行,与时代共振,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超燃瞬间
中国移动“移动爱购”上线暨数智生活商城生态联盟发布
精彩专题
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
2025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中国信科精彩亮相2025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
第26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5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