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卫星 >> 正文

AI加持破解卫星互联网产业生态困境

2025年10月23日 16:45  通信信息报  作 者:张苏慧

据央视新闻报道,北京时间2025年10月16日9时33分,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今年以来,中国低轨卫星的发射频次明显增加,尤其是在卫星互联网方向,已经形成了高密度、批量化的发射节奏。但在产业生态方面依然面临困境,亟需AI技术解决。

卫星通信加速走向大众市场

以往,卫星通信一直被视为“专业领域的专属工具”。由于其依赖高成本卫星系统、终端设备昂贵且使用门槛高,普通消费者几乎接触不到相关服务。

但这一局面正被快速改写。随着全球低轨星座(如SpaceX的星链、中国的“GW星座”“千帆星座”等)的密集组网,卫星通信的覆盖能力、传输效率和成本正在发生质的飞跃。最显著的标志是“手机直连卫星”技术的成熟与落地。

目前,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均已获得卫星通信业务相关牌照,为规模化商用奠定基础;终端侧,华为、荣耀等头部手机厂商陆续推出支持卫星通信功能的机型,且相关机型的累计销量已突破两千万部。

卫星互联网产业面临生态困境

尽管前景广阔,卫星通信走向大众市场的过程中仍面临显著的“生态瓶颈”。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产业生态不完善:

其一,跨厂商、跨网络的互通性有限。不同卫星运营商(如国内三大运营商与商业卫星公司)、不同手机厂商的终端设备之间,往往因技术标准不统一、协议差异大而难以实现无缝连接。其二,商业模式尚未完全验证。卫星通信的成本结构(包括卫星发射与维护、地面站建设、终端补贴等)仍较高,而面向大众的收费模式(如按流量计费、套餐订阅等)尚未形成稳定的盈利逻辑。其三,支撑产业长期发展的基础要素不足。一方面,资本投入呈现“阶段性集中、长期持续性弱”的特点——当前热度更多集中在低轨星座建设和初期终端研发,但对后续网络优化、应用生态开发的长期投入不足;另一方面,专业人才储备缺口明显,制约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

AI引领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从“规模建设”到“商业可持续”的跨越,关键在于以AI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针对性破解产业生态瓶颈,推动卫星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针对跨厂商、跨网络互通性有限的问题,AI技术可发挥关键作用。在星间组网方面,AI能根据卫星的实时轨道位置、负载状态和通信需求,智能规划星间链路路由,优化数据传输路径,同时提升整体网络的稳定性和覆盖连续性。

其次, 在商业模式尚未完全验证的背景下,AI可通过精准分析市场需求和用户行为,为产业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AI能够基于海量的用户数据(如不同场景下的通信需求频率、流量使用习惯等),帮助运营商和手机厂商设计更合理的收费模式(如分场景套餐、按需付费等),平衡成本与收益。

最后,在人才培养方面,AI驱动的虚拟仿真平台和在线教育系统,可以为通信、计算机、航空航天等跨领域人才提供沉浸式的卫星通信技术培训,加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编 辑:章芳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碳硅共生 合创AI+时代
精彩视频
中国智造:从跟跑到领跑的绝地反击
快来解锁你的智慧家庭 让家庭业务全面A1+焕新升级!
与智者同行,与时代共振,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超燃瞬间
中国移动“移动爱购”上线暨数智生活商城生态联盟发布
精彩专题
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
2025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中国信科精彩亮相2025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
第26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5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