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运营 >> 正文

中国移动5G-A全民体验官:从赛场到旅途,全民参与见证网络能力跃升新体验

2025年8月12日 09:40  CCTIME飞象网  

进入 2025 年下半年,国内 5G-A 商用进程加速,从大型赛事到日常出行场景,这项新技术正通过更贴近大众的方式走进生活。8 月 7 日,中国移动披露的 2025 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营运收入达 5438 亿元,通信服务收入 4670 亿元,同比增长 0.7%。业内观察认为,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及多重压力挑战下,这样的业绩表现实属难得。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其在个人市场向信息服务转型过程中,以 5G-A 为核心的技术落地正在逐步释放价值。

中国移动自今年5 月 15 日发布全球通升级计划以来,从功能价值、体验价值和情绪价值三个维度提升服务质量持续回馈客户,也宣布2025年5G-A客户将超5000万。其发起的 “5G-A 全民体验官” 活动颇具代表性 —— 这场打破年龄、地域、职业界限的体验传播活动,正通过体育赛事、文娱演出、交通出行等多元场景,让更多人直观触摸 5G-A 的真实模样。

这个夏季,苏超赛事的热度,成为体验 5G-A 的 “试验场”。在南京奥体中心、苏州奥体中心等比赛场馆内,数万球迷亲身体验了5G-A网络带来的优质服务。现场实测显示:即便在数万人同时在线的密集场景下,球迷们用手机拍摄精彩进球瞬间、实时分享高清短视频,画面依然保持流畅不卡顿;更特别的是,手机左上角自动显示的 “中国移动 南京恩正”、“中国移动 苏州定胜”等专属标识,成为现场观赛的 “隐藏彩蛋”。据悉,江苏移动为赛事场景特别推出的5G-A场馆畅享包已覆盖全省13个地市主要场馆,成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可感知的观赛体验。

文娱场景也是惊喜满满。7月13日周杰伦厦门演唱会现场,数万名观众同时举起手机记录演出,一位抖音千万粉丝达人作为体验官实测发现:即便是在网络负载极高的环境下,直播画面依然稳定清晰,上传 4K 视频 “秒加载”,这种 “指尖无感” 的连接速度,让现场热情得以即时传递。背后支撑的,正是厦门移动针对性推出的 5G-A 场馆包,通过网络资源动态调度,保障了高密度场景下的通信质量。

对于商旅人士而言,高铁上的网络体验曾是 “痛点”。但在广深港高铁的体验中,几位财经记者和商务人士发现:列车时速达 300 公里时,用 5G-A 网络打视频电话、玩在线游戏,时延明显降低,几乎感受不到卡顿。这是广东移动推出的 5G-A 高铁加速包,通过专网接入、APP 忙时加速等功能,将 3Gbps 峰值速率的技术参数,转化成了 “高速移动中也能畅快联网” 的实际体验,而手机上的“中国移动高铁VIP” 专属运营商标识,也让这种 “优先保障” 变得可感知。

值得关注的是,在全民参与 "5G-A 体验官活动" 的背后,是中国移动较早的战略布局。早在 2024 年 3 月,中国移动便启动全球首个 5G-A 商用部署,随后发起 5G-A×AI 融通项目、成立创新中心,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落地。公开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其已建成全球最大 5G-A 商用网络,开通三载波聚合(3CC)基站超 5 万个、RedCap 基站超 60 万个,覆盖超 330 个城市;按照规划,2025 年还将投入 98 亿元用于 5G-A 建设,新增 6.8 万个 3CC 基站,实现 49 个重点城市核心城区连续覆盖,并完成 40 万个基站的智能化改造。技术能力的跃升,让 5G-A 的 “差异化保障” 成为可能。通过三载波聚合、无线 AI 等技术,网络可提供最高 5Gbps 的下行峰值速率,并能根据用户、业务、场景实现分层动态保障 —— 这也是为何赛场、演唱会、高铁等场景下,体验官能感受到 “不卡顿” 的核心原因。在标准层面,中国移动的 5G-A 相关贡献也位居全球运营商第一阵营,为技术落地提供了底层支撑。

在中国移动2025年年中业绩发布会上,总经理何飚向媒体透露,公司下半年在连接领域将重点加强5G-A网络建设。笔者了解到,中国移动已推出的全球通5G-A尊享套餐包含多项特色服务:最高3Gbps的峰值速率、网络优先接入、运营商专属身份标识以及APP专属加速。套餐服务升级和网络持续建设,让5G-A 从 “技术名词” 变成可触摸的生活改善工具,“5G-A全民体验官”也将邀请更多用户见证这一刻。

编 辑:孙秀杰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中国电信柯瑞文:星辰智惠 共治共享
精彩视频
华为史振钰:智能体从办公走向生产,AI成为生产力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孙立宁:构建具身智能的免疫系统,从安全服务到人机共生的新范式
广汽副总经理閤先庆:安全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基石
IDC中国副总裁钟振山:未来的市场趋势是从单一智能体产品逐步转向智能体集群
精彩专题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
2025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
2025 MWC 上海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