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海南葫芦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半年报显示,葫芦娃药业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0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0.98万元,费用管控方面,销售费用较去年大幅减少60.25%。尽管本期净利润出现同比下降,主要受行业竞争格局变动导致销售收入下降影响,但公司在儿童药领域的核心布局与创新研发仍展现出发展韧性,为后续业务回暖与行业竞争力提升奠定基础,向市场传递出积极应对行业挑战的信号。
研发管线再取突破,行业地位再获认可
在儿童用药研发的关键赛道上,葫芦娃药业近期迎来重要进展。其自主研发的儿科中成药小儿胆青双解颗粒临床试验申请(IND)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这一成果标志着公司在儿科中成药领域的重点布局迈出又一关键步伐。
作为中药1.1类新药,小儿胆青双解颗粒并非简单的配方改良,而是源自国家名中医王雪峰教授多年临床经验的经典方剂,专门针对小儿病毒性流感等高发呼吸系统疾病,具备清热透表、泻火解毒、表里双解的核心功效。在当前儿童呼吸道疾病用药市场中,针对病毒性感染的中药治疗选择仍有缺口,该药物的研发推进,不仅填补了这一领域的创新空白,更凸显了葫芦娃药业作为儿童健康领域专业药企的研发定力,为后续儿童用药市场的份额拓展奠定了产品基础。
此外,公司研发实力的持续释放,也为葫芦娃药业赢得了行业权威认可。6月20日,“2025PDI医药研发・创新大会暨中国药品研发百强榜发布会”在重庆举行,葫芦娃药业凭借扎实的研发投入与亮眼的创新成果成功跻身“2025中国化药研发实力前100强”第61位。
这一排名的背后,是公司构建的“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双轨研发体系的高效运转,通过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海南省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儿药南药联合开发实验室研发中心等高端平台,葫芦娃药业既实现了经典名药名方的现代化开发,巩固了在儿药中药领域的领先地位,又不断强化化药领域的布局深度。2024至2025年期间,公司累计获得生产批件20个、临床批件3个,产品覆盖呼吸、消化及神经痛等儿童高发疾病领域,从传统中药向化药创新的延伸成效显著,也为公司抵御行业竞争波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科研成果国际化,创新平台赋能长远发展
除了在研发管线上的稳步推进,葫芦娃药业的科研实力还首次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实现突破。公司参与的研究项目成果首次以SCI论文形式发表,为传统中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注入新动能。此次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巴基斯坦制药科学杂志》的文章,题为《肠炎宁颗粒缓解炎症的物质基础和药理机制:血清药理学与网络药理学综合研究》。文章聚焦公司核心产品肠炎宁颗粒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机制,通过前沿研究方法为传统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佐证。
在科研平台搭建上,葫芦娃药业近期再添“强援”。2025年5月8日,经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审核批准,公司正式设立张强院士工作站,这一举措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强团队的前沿技术优势与公司在儿童药领域的深耕经验深度融合,为创新药物研发按下“加速键”。作为我国药剂学领域的权威专家,张强院士长期专注于创新药物递送系统研究,尤其在纳米药物靶向递送、大分子药物非注射给药等领域成果卓著。其团队研发的环孢素软胶囊自微乳化技术曾打破国外垄断,将难溶性药物溶解度提升千倍,在抗肿瘤纳米药物主动靶向递送领域更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此次合作中,双方将重点围绕“提升儿童用药安全性与依从性”展开研究,同时探索中药现代化与纳米递送技术的结合路径,为儿童药研发开辟新方向。
需要强调的是,张强院士工作站的设立,并非葫芦娃药业创新布局的孤立举措。作为国内儿童中成药头部企业,公司已跻身“中国中药企业TOP100”第40名,葫芦娃药业正致力于通过“实验室—临床—产业化”的链条贯通,将科研创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既为自身应对行业挑战、实现业务回暖储备了核心动能,也为海南生物医药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贡献力量。
尽管短期受行业竞争影响业绩承压,但从半年报披露的研发成果与创新布局来看,葫芦娃药业在儿童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正持续夯实。随着小儿胆青双解颗粒等新药进入临床阶段、化药研发实力获得行业认可、国际科研合作与高端平台搭建逐步落地,公司有望在儿童用药市场的长期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为投资者与市场传递出穿越行业周期、实现稳健发展的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