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头条资讯 >> 正文

透视阿里云Q2财报:AI收入占比超两成,全栈布局显成效?

2025年9月1日 07:27  新浪科技  

文 丨 新浪科技 周文猛

8月29日晚间,阿里巴巴在最新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释放关键信号:旗下云计算业务阿里云实现外部商业化营收同比增长26%,达到333.98亿元,增速创三年来新高。

更引人注目的是,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8个季度实现三位数的同比增长,季度AI收入占外部商业化收入的比例已超过20%,成为推动增长的核心动力。

这一数据远超市场预期。阿里巴巴表示,增长得益于AI应用加速发展、客户接受度提高,同时AI应用带动计算和存储产品需求增长。

财报显示,本季度,阿里对AI+云的Capex投资达386亿元,同比增长220%,主要用于数据中心建设和AI产品研发。

业内人士认为,在持续高强度投入下,如今的阿里构建起从AI算力基础设施、云平台服务、大模型研发到开源生态与规模化应用的全栈技术布局,成为全球仅有的两家具备完整AI技术体系的公司之一。

增速26%创三年新高,AI收入三位数增长

Q1财报显示,本季度,阿里对AI+云的Capex投资达386亿元,同比增长220%,主要用于数据中心建设和AI产品研发。

AI需求爆发式增长不仅直接拉动云计算收入,也带动传统计算与存储产品协同增长。财报显示,在该季度,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26%,增速创三年来新高,AI相关产品收入更是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已成为云业务增长的核心引擎。

在模型创新层面,阿里近期密集发布多项突破性成果。据悉,目前阿里已开源300余款通义大模型,全球下载量超4亿次。千问系列衍生模型数量超14万个,是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家族。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大模型的进展。在7月下旬的一周时间内,阿里AI大模型实现“四连发”,通义AI大模型系列接连开源千问3非思考基础模型、推理模型和AI编程模型,在多项国际权威评测中斩获基础能力、编程支持与推理性能开源冠军。同时,还推出视频生成模型Wan2.2、文生图模型Qwen-Image等多模态模型,持续降低AI应用开发门槛,助推产业生态繁荣。

实际上,阿里云作为中国最大、亚太第一的云服务商,今年以来,阿里云已新增启用8个数据中心,以应对全球云和AI需求的持续增长。目前,阿里云已在全球29个地域部署了89个可用区。

持续的AI战略投入正在为阿里云带来显著回报。最新财报数据显示,阿里云收入增速已连续四个季度显著爬升,同比增幅从7.1%升至13.1%、17.7%,并在本季度达到26.0%,呈现出明确的加速增长轨迹。

未来三年,还将投入超3800亿元用于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这意味着阿里平均每年在AI基建领域的资本开支较以往显著增加。加速投入AI基建不仅将直接拉动阿里云的业务增长,更可能为其带来更强的规模效应。

全栈优势显现,规模化放大AI增量市场

作为从大模型到中间层产品再到云基础设施的全栈服务商,阿里云在AI时代展现出独特竞争优势。这种全栈布局使其能够规模化放大AI带来的增量市场。

同时,在金融、制造、能源、教育等多个关键行业,大模型落地不仅驱动AI推理与训练算力消耗大幅攀升,更同步带来云存储、数据库及服务器资源的规模化扩容。

例如工商银行(7.430, 0.05, 0.68%)引入通义大模型打造智能风控与研发平台,华安保险部署AI出单机器人(20.100, -0.07, -0.35%)实现30秒高效处理;博世、比亚迪(114.060, 4.74, 4.34%)将智能座舱接入多模态模型,带来云端一体化算力需求;国家电网上线运维大模型实现全域智能化监测;智联招聘借AI实现人岗匹配效率提升70%等等。

这些深度应用均依赖于高性能、高稳定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支持。

此外,企业服务层面,阿里与全球企业管理软件巨头SAP达成战略合作,将SAP的ERP系统与阿里云AI能力结合,共同推动中国企业及东南亚、中东、非洲市场的数字化转型。同时,用友集团全线接入通义灵码企业版作为官方研发工具,超50%研发人员已使用该工具,AI生成代码占比达37%,显著提升开发效能。

而在能源与公共服务领域,国家电网与阿里云联合构建的智能运维大模型“国网云智”正式上线,依托全链路AI能力支持全国电网云平台的智能化运维。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徐宏在财报会上表示:“我们的核心业务实现强劲的收入增长。核心业务的优势将进一步巩固集团的信心,并提供资源支持我们对实时零售和AI的重大投入。”

编 辑:高靖宇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中国电信柯瑞文:星辰智惠 共治共享
精彩视频
联想集团陈振宽:聚焦AI三大主线,以全栈AI能力布局,推动算力产业与智能化转型
华为周跃峰:打破数据孤岛,提升数据基础设施核心价值,赋能AI发展
中国铁塔刘国锋:筑牢算网底座,完善算力供给,赋能数字未来
中国广电曾庆军:算网融合赋能广电发展
精彩专题
2025中国算力大会
ICT产业2025年中业绩盘点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
2025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5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