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打破"纸面科普",阳光新能源九城巡展开启馆企联动新篇章

2025年9月1日 17:10  CCTIME飞象网  

这个暑期,一股清新的“绿电之风”吹遍了九座城市的科技馆。8月26日,随着北京站活动的启幕,由中国科学技术馆与阳光新能源联合主办的“追光者节·科技追光之旅”全国科普巡展迎来了收官。它留下的,远不止一程关于光与电的科技奇旅,更是一次关于新时代科普工作如何“破圈”“融合”“下沉”的深刻启示。

在“双碳”目标从宏伟蓝图迈向大规模实践的今天,公众理解与社会共识已成为与技术突破同等重要的关键力量。如何让硬核的电站技术走出企业的研发室、专家的论文库,飞入寻常百姓家?此次“追光者节·科技追光之旅”以其创新的“馆企联动”模式,给出了一个富有前瞻性的答案。

打破壁垒:从“单向传播”到“双向奔赴”的科普升华

传统的科普,常囿于“我讲你听”的单向灌输,公众处于被动接收的末端。而此次巡展,则构建了一个“产业”与“公众”双向奔赴的沉浸式场域。

在中国科协新技术开发中心等专业力量支持下,阳光新能源将自身在光伏、风电、储能等领域的尖端电站技术,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科普展具、趣味实验和专家讲堂。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可以动手操作、互动体验、直接提问的参与者。这种深度联动,打破了科技馆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壁垒,更打破了公众与前沿科技之间的认知壁垒,使科普从“知识普及”升华为“价值认同”和“行动自觉”。它昭示,科普的最高境界,是让国家战略与个体生命产生共鸣。

创新范式:从“纸上谈兵”到“实践反哺”的良性循环

“馆企联动”并非简单嫁接,其内核在于构建一个“产业实践反哺科普,科普助推产业升级”的良性生态闭环。

当前,新能源行业正从“规模优先”迈向“效益和协同优先”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处于从设备技术引领转向电站技术引领的关键节点。阳光新能源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电站开发商,其独有的“魔方”技术平台,正是在无数实战应用中淬炼而成。巡展中展示的家庭、工商业、集中式电站等解决方案,并非概念模型,而是已广泛应用于千行百业、千家万户的成熟产品。这意味着,公众所见所感,即是产业发展的最前沿。科普内容因此拥有了坚实的实践根基和时代生命力,摆脱了“纸上谈兵”的苍白。

反之,公众在体验中产生的疑惑、反馈与期待,也成为企业洞察市场需求、优化技术路线、提升产品友好度的宝贵源头活水。这种循环,使得科普不再是产业的“附加题”,而是驱动其高质量发展的“必修课”。

夯实根基:以科技自信筑牢绿色发展社会根基

“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没有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这项事业就将缺乏深厚的社会根基与文化沃土。

阳光新能源“追光者节·科技追光之旅”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是一场面向社会公众的“绿色启蒙”。它通过最直观的方式,回答了“绿电从何而来”“如何改变生活”等根本之问,潜移默化地培育着公众的绿色生活方式和科技自信。当孩子们通过亲手实验惊叹于光能转化的神奇,当公众从中找到降本增效的绿色方案,“双碳”目标就不再是遥远的口号,而成为了每个人可参与、可受益、可贡献的生动实践。这份源自理解的认同与自信,正是我们奔赴绿色未来最坚实的底气。

启示未来:科普常态化的时代呼唤

首季巡展虽已收官,但探索不应止步。它为我们留下的最大启示在于:科普工作需要常态化、机制化、基地化的长期投入,需要更多“阳光新能源”这样的优秀企业挺身而出,将自身的创新优势转化为全民的科学素养。

追光而行,是为了更好地照亮未来。这场“追光者节·科技追光之旅”,叩响的不仅是新能源世界的大门,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深度融合的、富有生命力的科普新范式之门。这条路,阳光新能源已然启程,而我们,皆应是同行者。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中国电信柯瑞文:星辰智惠 共治共享
精彩视频
联想集团陈振宽:聚焦AI三大主线,以全栈AI能力布局,推动算力产业与智能化转型
华为周跃峰:打破数据孤岛,提升数据基础设施核心价值,赋能AI发展
中国铁塔刘国锋:筑牢算网底座,完善算力供给,赋能数字未来
中国广电曾庆军:算网融合赋能广电发展
精彩专题
2025中国算力大会
ICT产业2025年中业绩盘点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
2025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5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