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而青光眼作为全球范围内致盲率较高的眼部疾病之一,因其早期症状隐匿、病情进展可能伴随不可逆的视力损伤,被称为 “无声的视力小偷”。当前,不少人对青光眼缺乏足够认知,容易忽视早期信号,进而错过干预时机。今天,我们将从科学角度解读青光眼,同时介绍深圳普瑞眼科在青光眼诊疗领域的专业服务,为大众眼健康提供实用参考。

一、认识青光眼:不止是 “眼压高” 那么简单
青光眼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组以视神经损伤、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眼部疾病统称。从医学机制来看,大部分青光眼与眼内压力(眼压)异常升高相关 —— 当眼内房水的生成与排出平衡被打破,多余房水无法正常排出,就会导致眼压升高,长期过高的眼压会压迫视神经,逐渐造成视神经萎缩,终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不过,也有部分患者眼压处于 “正常范围”,却仍出现视神经损伤,这类情况被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需通过专业检查才能精 准识别。
青光眼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常见风险因素包括:
年龄与性别:随着年龄增长,青光眼发病率逐渐上升,40 岁以上人群需关注;部分类型的青光眼(如闭角型青光眼)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这与女性眼内结构特点有一定关联。
遗传因素:青光眼具有一定遗传倾向,如果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患有青光眼,本人患病风险会比普通人群更高。临床数据显示,有青光眼家族史者,患病概率可能增加 2-3 倍。
眼部结构异常:眼轴较短、前房较浅、角膜直径较小等眼部解剖结构特点,可能导致房水排出通道狭窄,增加青光眼(尤其是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风险。
其他因素:长期使用含激素的藥物(如某些眼藥水、口服激素)、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度近视(近视度数超过 600 度)等慢性疾病,或有眼部外伤史,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青光眼的发病概率。
需要注意的是,青光眼并非中老年人的 “專利”,儿童、青少年也可能患上先天性青光眼或发育性青光眼,只是这类情况相对少见,家长需留意孩子是否有异常畏光、流泪、眼球增大等症状。
二、警惕青光眼信号:这些异常别轻视
青光眼的类型不同,症状表现也存在差异。部分类型的青光眼(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症状明显,而多数慢性青光眼(如开角型青光眼)早期症状隐匿,容易被忽视,等到出现明显视力下降时,视神经可能已造成不可逆损伤。当出现以下症状时,建议及时到专业眼科机构进行检查:
急性症状需紧急就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患者可能突然出现眼胀、眼痛,同时伴随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容易被误诊为胃肠道疾病),还可能出现视力急剧下降、看灯光时出现 “彩虹样光晕”(即虹视)。这类情况进展迅速,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导致严重视力损伤,需立即前往正 规眼科医院就诊。
慢性症状易被忽视:慢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几乎没有明显不适,部分患者可能仅偶尔感觉眼胀、视物轻微模糊,休息后症状可能暂时缓解,因此容易被误认为是 “用眼疲劳”。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逐渐出现视野缺损 —— 先从视野周边开始,比如走路时看不到旁边的物体,后期视野会逐渐缩小,严重时仅剩下中央一小块视野(即 “管状视野”),甚至失明。
特殊人群需格外留意:高度近视者、糖尿病患者、青光眼家族史人群,即使没有明显不适,也可能存在早期青光眼风险,建议定期进行眼部检查,避免因症状隐匿而延误干预。
需要强调的是,出现上述症状并不等同于一定患有青光眼(其他眼部疾病也可能有类似表现),但及时到正 规眼科医院进行专业检查,明确病因,是避免视力不可逆损伤的关键。
三、青光眼诊疗:早发现、规范干预是核心
目前,青光眼的治疗目标是通过控制眼压、保护视神经,延缓或阻止病情进展,尽可能保留现有视力。由于视神经损伤通常具有不可逆性,因此早发现、早干预对青光眼诊疗至关重要。临床中,青光眼的治疗方式需根据患者的病情类型、眼压水平、视神经损伤程度、视野缺损情况等综合判断,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
1.藥物治疗:部分青光眼患者可通过使用降眼压眼藥水控制病情。这类藥物主要通过减少房水生成或促进房水排出,帮助降低眼压,从而减轻眼压对视神经的压迫。需要注意的是,眼藥水的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用藥,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藥;同时,部分藥物可能存在一定副作用,需定期复诊,由医生根据病情调整用藥方案。
2.激光治疗:对于藥物控制效果不佳或不适合长期用藥的患者,可考虑激光治疗。不同类型的青光眼适用的激光方式不同,例如闭角型青光眼可通过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打通房水排出通道;开角型青光眼可通过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改善房水排出效率。激光治疗通常属于微创操作,创伤较小,恢复较快,多数患者可在门诊完成治疗。
3.手术治疗:当藥物和激光治疗无法有效控制眼压,或病情进展较快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青光眼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的房水排出通道,帮助降低眼压,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小梁切除术、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等。随着眼科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逐渐成为趋势,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时间更短,但具体手术方式需由医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评估后确定。
此外,青光眼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即使眼压得到有效控制,患者也需定期复诊(通常建议每 3-6 个月一次),通过眼压测量、视野检查、视神经评估等,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反复或进展。
四、青光眼预防:从生活细节降低风险
虽然青光眼的部分风险因素(如年龄、遗传)无法改变,但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病风险或延缓病情进展:
定期眼部检查:建议 40 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青光眼高危人群(有家族史、高度近视、糖尿病患者)可每半年检查一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避免眼压骤升:日常避免长时间低头、弯腰(如搬重物、剧烈咳嗽),这类动作可能导致眼压暂时升高;同时,控制情绪波动,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或愤怒,情绪激动也可能诱发眼压升高。
养成良好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每用眼 30-40 分钟,休息 5-10 分钟,眺望远处或闭目养神,缓解眼部疲劳;避免在昏暗环境下长时间看手机、电脑,减少眼部刺激。
控制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需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定期监测指标,避免病情波动对眼部造成影响 —— 血糖、血压异常可能会加重视神经损伤,增加青光眼进展风险。
合理饮食与作息:日常饮食中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 A、维生素 C、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橙子、蓝莓等),为眼部提供营养支持;同时,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持眼部健康。

深圳普瑞眼科医院刘红山院长提醒:青光眼虽然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伤,但只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多数患者的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能够长期保留有用的视力。如果您或家人属于青光眼高危人群,或出现眼胀、视力异常等症状,建议及时到深圳普瑞眼科医院进行专业检查,让专业医生为您的眼健康保驾护航。记住,关注眼健康,重视青光眼防范,才能让清晰视力伴随更长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