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通过行业最严格无水分久用流畅测试,OPPO A6系列依然流畅如初!

2025年9月9日 16:23  CCTIME飞象网  

“手机用了三四年就很卡?”相信这是很多朋友对于大众主流价位机型的第一印象,毕竟价格就摆在那里,也不会对它们抱有“使用多年依然流畅如新机”的期待,但事实真是这样么?

不妨看看刚上市的 OPPO A6 系列。作为大众机型,它的两款机型分别聚焦 2K 以下和 2K-2.5K 价位,符合主流消费需求;可让人意外的是,在行业最严格无水分的鲁大师久用流畅测试中,它俩却在两个价位段中都拿下了久用流畅第一名的成绩,实实在在打破了大众机型 “用久必卡” 的行业固有认知。

鲁大师“久用流畅测试”,手机流畅寿命考官

首先,为什么说鲁大师久用流畅是手机流畅寿命的考官?因为不仅它目前已经持续更新了六年六期,还具有一套严格的测试方案。

根据鲁大师公布的久用流畅测试报告显示:鲁大师久用流畅测试模型已迭代至2.0版本,手机老化所填充的数据有所升级,包含4KB小文件、图片、音乐、视频、联系人、通话记录及150个主流及小众三方应用,将这些这些数据分48轮写入,最后直至手机存储仅剩4GB,则成功完成一次老化流程。

鲁大师在老化测试用例也较为符合用户真实使用场景,它们分别是:存储跑分、应用切换平均耗时、重启时间、应用安装平均耗时、微信扫码、大文件复制、打开PDF文件、第三方应用冷启动和自研应用冷启动及耗时,九大场景更是细分成30余个子项。

严谨的是,每台手机测试全部依靠机械臂与高速摄像机记录数据,并且需要进行5次测试,再去掉最大、最小值后的平均值,才是最终的测试数据,再结合鲁大师对各项测试划分的权重进行打分,最终汇总成每台手机的久用得分以及排名。

友商同台竞技,OPPO A6系列脱颖而出

为什么OPPO A6/A6 Pro能分别斩获2K以下、2K-2.5K价位段久用流畅冠军?这就得用实测数据来印证了。机型选择方面,鲁大师此次挑选出2K以下价位段共9台,2K-2.5K价位段共13台机型分别测试。

先来看看OPPO A6 Pro与友商竞品的表现,在比较吃存储性能的“10款应用安装”测试中,老化率表现最好的要属iQOO Neo7 SE了,老化率仅3.85%。其余的荣耀、vivo、小米等机型老化率也控制到了10%以内,当然OPPO A6 Pro老化率表现也在优秀阵营中,老化率不过也才6.70%,同时A6 Pro的老化前后的平均安装时延也比较低,老化前6656.65ms;老化后7102.92ms。

再看一个用户高频使用的应用冷启动场景,先举例三方应用“百度”,OPPO A6 Pro、荣耀90、vivo S18老化后的冷启动时延不升反降,因此三者的老化率均为0%。其中,OPPO A6 Pro竟然在老化后,时延反而是下降了接近100ms,大众机型能有这种表现,的确有些惊艳。

再举一个“相机”的冷启动时延例子,这算一个比较吃性能的内置应用,表现最好的正是OPPO A6 Pro,老化后的时延相较于老化前新机状态仅多出了40ms左右,老化率也才3.99%。和老化率高达81.75%的小米Civi 1S一比,领先幅度有些恐怖。

下面来看看考验较高负载流畅度的10款应用连续切换的用例。虽然OPPO A6 Pro 1.79%的老化率没有像友商来到0%,但它老化后的平均时延仅为789.17ms,这个应用切换速度甚至比大多机型老化前还要来得快。

以上只是鲁大师久用流畅测试中一部分数据,其它详细数据,各位可以前往鲁大师实验室官网查阅,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最终通过汇总老化率得分和久用后性能剩余分数后,OPPO A6 Pro,以13063.19分的成绩成功坐稳2K-2.5K价位段久用流畅冠军。

OPPO A6 Pro作为一款大众机型,在多项测试中的老化率都为0%,领先了大部分竞品,就连硬件规格及定位更高的老旗舰也不敌它,显然其搭载的ColorOS系统优化起了大作用。

OPPO A6则属于2K以下价位段阵营,这里就直接揭晓成绩,虽然其久用后性能剩余分数仅落后于vivo Y200GT和荣耀X70,但它的老化率得分则是把其他机型远远甩在身后。综合前两项得分,最终取得该价位段久用流畅冠军依然是OPPO A6,久用流畅总分12880.46,甚至超越第二名近400分,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足以见得OPPO在处理器硬件与ColorOS系统软硬协调的强大实力。

OPPO A6系列与一众友商同台竞技,能在鲁大师久用流畅测试中获得如此出类拔萃的成绩,成功证明了此次OPPO在A系列机型中,首次引入ColorOS自研的流畅双引擎,是无比正确的选择。

当然也打破了行业魔咒之一:谁说大众机型不能提供长达多年的流畅体验?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激发数据要素潜能,共谱“AI+”时代华章
精彩视频
飞象趣谈第三十五期!为机器赋予“触觉” 机器仿生手也会搭脉?
天地融合!中国卫星通信开启千万用户新时代
从煤炭之都到智算高地,山西转型见证中国AI新基建崛起
联想集团陈振宽:聚焦AI三大主线,以全栈AI能力布局,推动算力产业与智能化转型
精彩专题
2025中国算力大会
ICT产业2025年中业绩盘点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
2025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5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