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国庆八天假,消费市场能有多热?

2025年9月29日 15:33  CCTIME飞象网  

国庆车票开抢第三天,在全网“开票即候补”的声音中,假期出行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而且今年又是一次中秋假期叠加国庆假期,连续八天假,国家统计局表示,随着长假即将到来,消费有望继续扩容提质。

与此同时,国家层面提振消费的政策举措正密集出台。9月16日,商务部等9部门对外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出五方面19条举措进一步扩大服务消费。

其中强调,综合运用货币信贷等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加大对服务消费领域经营主体信贷投放力度。

金融力量正成为推动消费复苏的重要引擎,信用卡作为连接亿万消费者与商业实体的金融工具,正在政策指引下焕发新的活力。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以下简称“民生信用卡中心”)近期推出的一系列消费促进活动,成为观察金融与消费共振的一个窗口。

“五篇大文章”与消费提振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中,“五篇大文章”即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看似面向产业端,实则与消费市场紧密相连。普惠金融致力于“服务民生,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数字金融则要“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和竞争力”,这些都与消费提振的内在要求高度契合。

与此同时,大量提振消费政策中都强调了金融力量的重要性,如《措施》中提到加大消费信贷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和商家合作开发适合服务消费特点的产品和服务,形成“政府补贴+金融支持+商家优惠”组合拳;而《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则进一步明确,加强促消费政策协同联动,加强金融等政策与消费政策的协同。

将促进消费与发挥金融力量结合起来,实则需要形成“政策—市场—消费者”三端联动的良性机制,金融机构在这一链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既是政策的执行者,也是市场的参与者,既要理解政策意图,也要洞察消费需求。如信用支付产品降低消费门槛、数字技术提升服务效率,这些市场微创新,正在成为政策落地的高效毛细血管。民生信用卡中心近期推出的一系列促消费实践,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样本。

响应政策的民生实践

今年以来,民生信用卡中心积极顺应国家促消费政策导向,依托数字化平台创新推出多场景消费激励活动。民生信用卡中心与京东、美团、支付宝等平台合作,推出全民生活App“一键绑卡赠支付礼包”活动,持卡人通过全民生活App首次绑定有机会获得最高188元的支付优惠,有效降低消费者使用门槛,提升数字支付体验。

即日起至12月31日期间,用户通过全民生活APP“全民管家”入口办理生活缴费、手机充值、油卡充值、洗车养护等多项生活服务,可享受“笔笔消费满减,最高立减188元”的持续优惠。与此同时,民生信用卡中心还联合山姆超市推出联名卡微信立减金活动,覆盖麦当劳、必胜客、奈雪、瑞幸、滴滴等超十个知名品牌,贯穿餐饮、亲子、出行、商超等多类消费场景,实现高频消费领域的月度福利覆盖。

“五篇大文章”中强调,数字金融要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和竞争力。通过平台联动、场景拓展和持续让利,民生信用卡中心正在实现从单纯支付工具向消费服务伙伴的转变。

恰逢国庆、中秋双节临近,据尼尔森数据,2025年主要节假日人均消费均有所突破,国庆双节也必然迎来新一波消费热潮,旅游、购物、餐饮等业态迎来旺季。如民生信用卡中心此类覆盖多平台、多场景的优惠活动,有望在外出就餐、家庭娱乐、出行消费等方面形成联动效应,助力构建高质量的消费服务链条。

从用户日常消费需求出发,民生信用卡中心构建系统化、可持续的促消费模式,正在成为政策与市场协同发力中的重要一环,也为提振消费注入了更多微观活力。

金融机构在这一过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它们不仅是支付通道,更是政策传导的枢纽和消费体验的共建者。

民生信用卡中心的积极实践,成为反映金融市场主体对政策导向的响应与创新的缩影。而若要真正实现“政策—市场—消费者”的良性循环,仍需更多机构参与其中,在普惠性、安全性、便利性上做出更大努力。金融促进消费,正着眼于构建一个可持续的消费生态,成为美好生活的助推者。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中国移动黄宇红:量通智融合创新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精彩视频
亨通光电精彩亮相2025通信展丨浸没式液冷一体机 直击高密度计算场景痛点
亨通数科精彩亮相2025通信展丨“工业互联网+AI”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赋能行业数智化转型
你少做,它多做,在2025骁龙峰会 中国站找寻下一场终端变革的神秘元素
中国信科集团精彩亮相2025通信展丨空天地一体,全域智联未来
精彩专题
2025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中国信科精彩亮相2025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
第26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2025中国算力大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5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