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AI机器人赛道竞速,英伟达/微美全息GPU+AI全栈布局双轮驱动产业化浪潮!

2025年5月26日 11:02  CCTIME飞象网  

日前消息,AI(人工智能)芯片龙头英伟达(NVDA.US)CEO黄仁勋在亚洲最大的电子科技展会之一Computex 2025电脑展进行首场主题演讲,重新定位为AI基础设施建设公司。

据悉,此次Computex 2025电脑展上,黄仁勋依然主要围绕四个方向展开演讲:消费级RTX、B300服务器数据中心芯片、英伟达Omniverse等软件产品,以及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技术。

 

黄仁勋表示,公司一直在开发一种新型计算机,为了满足对更大计算能力的需求,英伟达推出全新GB300 Blackwell Ultra AI 平台增强了训练和测试时间扩展推理——在推理过程中应用更多计算以提高准确性的艺术——使世界各地的组织能够加速 AI 推理、Agentic AI 和物理 AI 等应用。

机器人技术将引爆万亿级产业

更重要的是,在黄仁勋看来,AI工厂时代来临,从Agentic AI到物理 AI,是AGI路程的关键一步,而通用机器人将开启下一个万亿美元产业。

 

黄仁勋表示,英伟达正在与汽车行业并行推进我们的机器人系统,使用Isaac Groot平台,Isaac Groot平台由一种名为Jetson Thor的新处理器驱动,专为机器人应用而设计,适用于从自主车辆到人机系统。

同时,英伟达推出NVIDIA Isaac GR00T N1.5,这是英伟达开放、通用、完全可定制的人形机器人推理和技能基础模型的首次更新,以及生成合成运动数据的蓝图NVIDIA Isaac GR00T-Dreams、新型Cosmos Predict世界基础模型(WFM) NVIDIA Cosmos Reason等,加速人形机器人开发的NVIDIA Blackwell 系统。

黄仁勋表示:“物理 AI 和机器人技术将引领下一场工业革命。从机器人的 AI 大脑到可供实践的模拟世界,再到用于训练基础模型的 AI 超级计算机,NVIDIA 为机器人技术发展的每个阶段提供构建模块。”

目前,人形机器人和机器人开发商Agility Robotics、Boston Dynamics、Fourier、Foxlink、Galbot、Mentee Robotics、NEURA Robotics、General Robotics、Skild AI和小鹏的机器人正在采用NVIDIA Isaac平台技术来推进人形机器人的开发和部署。

 

产业升迁开启征途

不可否认,AI时代呼啸而至,机器人灵巧手市场广阔,产业资本竞相布局,随着AI技术迭代与成本下探,灵巧手的“手”到之处,有望助推人形机器人的场景落地加速。被誉为“资本市场先知”的摩根士丹利在今年一季度发布了相关报告《人形机器人100》。

在摩根士丹利看来,“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未来十年科技投资的最大主题之一,人形机器人潜在的市场总规模可达60万亿美元,与全球经济规模相当。其中,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6万亿元,人形机器人总量达到5900万台。

 

微美全息立足产业基础发展机器人

近来,人形机器人如春潮般不断涌现,公开资料显示,微美全息(WIMI.US)作为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研发的企业,数年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积极布局,依托其技术积累和产业协同能力,正在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这也意味着其技术本身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当前,伴随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迈向复杂场景应用,自然少不了技术的迭代,而微美全息结合AI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交互等技术,提升机器人的环境感知与自主决策能力。通过大模型赋能,其机器人可支持个性化互动与实时学习优化,例如,在打造面向工业生产的机器人,自主优化运动控制算法以提高操作精度,使得机器人关节灵活、擅长抓取、行走稳健。

结语

今年以来,英伟达正在引领全球AI产业向深水区前行,在此次黄仁勋近两个小时演讲中,反复提及三类词:Agent/Agentic(智能体)、Token/Model(模型)以及Robot(机器人)。因此意味着,在新的竞争格局下,这将成为未来英伟达发展的关键要素,争取“机器人化”发展,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这是关于下个十年技术话语权的终极争夺。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中兴通讯首席发展官崔丽:数智赋能 共拓中拉合作新路径
精彩视频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 | 深化赋能 工业互联网产业成果发布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 | 六大重要成果发布 产业变革再添“强引擎”
工业互联网发展也太给力了!走,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中国信通院赵爽:加快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建设 护航新型工业化行稳致远
精彩专题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
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通信产业2024年业绩盘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