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论坛 >> 正文

【网转】中国手机销售渠道变革(七)

2017年7月25日 17:01  论坛  作 者:网友

2011年8月,小米公司开始在线上发售手机。根据小米公布数据,到2012年3月,小米手机销售达到100万部;2012年实现销售712万部;2013年小米手机销量1870万部;2014年,小米手机销售6112万部,在全球手机品牌年销量中排名前三。

不到四年时间,小米手机仅凭累计不到十种机型,居然把销量做到了全球前三。

表3-4:2014年12月主要手机品牌的线上渠道销量占线上总销量的份额

(数据来源:赛诺咨询公司)

小米线上渠道最成功的是粉丝经营。在小米论坛、小米公司微博、微信等各大论坛上,以及各种社交媒体上,均有大量“米粉”,再加上雷军、黎万强、小米员工的粉丝,数量达到5千万左右。

米粉的威力惊人,在2014年的“米粉”节、“双十一”,小米均创造了一天内销售上百万部小米手机的神话。

但“米粉”更大的作用是营销传播。同是那一天,各大网站、论坛上米粉们发的关于小米手机的贴子超过2千万个(根据第三方服务器抓取数据,不完全统计),其中仅小米论坛上的发贴数就超过3百万个。

小米通过电子渠道销售手机,最核心的要素是构建粉丝“参与感”。

对用户而言,线上渠道与线下渠道最大的差别在于,线上渠道无法体验,这个短板拉长了用户和产品之间的距离,成倍地增加了线上营销难度。这也是线下渠道相对线上渠道的核心优势。这种差别对于动辄上千元的手机销售来说,实在太重要了!正是这条主要原因,十多年来阻碍了线上渠道销售手机。

而小米的“参与感”,不仅成功地替代了用户体验感知,甚至给部分粉丝带来比体验更大的心理满足感,而且充分利用互联网渠道,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小米用移动互联网应用MIUI、用游戏来吸引用户,让用户把对MIUI等软件的兴趣等同于对小米手机的体验,而且用户体验时间超长,乐此不疲,因而产生深度参与的巨大心理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已超越了营销。

其中,为了绕过“缺乏体验环境”这一硬伤,小米花了大量时间培养种子选手,培养小米论坛,引导米粉去广泛传播,基本形成了手机的互联网营销体系。小米另辟蹊径的创新之举,实在是高!

图3-8:客户线上与线下消费过程比较

(资料来源:作者文章《“参与感”那套玩法,三大运营商能学会吗》)

“参与感”的本质是营销传播,构建参与感的目的是打造品牌核心竞争优势。

黎万强在《参与感》一书中说,“构建参与感,就是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我总结有三个战略和三个战术,内部称为‘参与感三三法则’”。这句话是说通过用户参与,建立产品品牌。对于一个新产品如小米来说,构建参与感的第一步是建立品牌。而放在一个较长时期来看,构建参与感的目的,是打造品牌核心竞争优势。

怎样打造品牌核心竞争优势?阿黎把它总结为“参与感三三法则”,即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这是其书的精髓,在此不多解释。

然而,很多人并未真正理解“参与感”,也未理解“三三法则”。这里我把关于“参与感”的相关思考结论写出来,供参考。

第一,参与感是打造品牌核心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工具,尤其适用于互联网产品品牌,但并非是唯一工具。iPhone同样是有名的手机品牌,你可以认为它是杰出的互联网产品品牌,但它就没做什么参与感。

第二,打造品牌核心竞争优势通常有两条路径,一是做好产品,二是做好营销,互联网产品增加了第三条路径,即做粉丝。做粉丝实现了两条路径二合一。在通过参与感构建品牌核心竞争优势的逻辑中,粉丝战略至关重要。对互联网产品而言,粉丝战略是连接产品战略和营销战略的纽带,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更高层次的营销战略。

第三,“三三法则”中的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其实质分别是:做好的产品,做好的传播,做好的营销。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看似适用于三个战略,其实主要用于粉丝战略。

图3-9:通过“参与感”构建品牌竞争优势的逻辑

(资料来源:作者文章《“参与感”那套玩法,三大运营商能学会吗》)

附:

中国手机销售渠道变革(一)

运营商业务发展渠道变革(二)

运营商业务发展渠道变革(三)

运营商业务发展渠道变革(四)

中国手机销售渠道变革(五)

中国手机销售渠道变革(六)

编 辑:章芳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